美国海岸警卫队新服役的“斯托里斯”号极地破冰船
据外媒报道,随着北极地缘竞争加剧及其战略地位提升,美国正通过扩充极地破冰船队伍、深化国际合作等方式,加速推进北极地区威慑能力建设。然而,现有装备老化、项目进展迟缓及成本风险等问题,为这一战略目标蒙上阴影。
美国海岸警卫队是美国负责北极行动的主要力量,但其破冰船队规模及性能均难以满足需求。目前,美国海岸警卫队共拥有24艘破冰船,其中仅2艘为极地破冰船,即“极地之星”号重型极地破冰船和“希利”号中型极地破冰船。“极地之星”号于1976年服役,已远超最初设计的30年使用寿命;“希利”号服役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也接近使用寿命上限。
早在2010年,美国便启动新一代极地破冰船建造计划,即“极地安全巡逻舰”计划,其中包含3艘重型极地破冰船。美国海岸警卫队在提交国会的报告中指出,为应对北极地区日益复杂的安全形势,至少需要8至9艘极地破冰船。然而,受设计缺陷、建造船厂变更及人力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该项目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2024年12月,美国海岸警卫队从爱迪生·乔斯特近海公司旗下子公司采购“斯托里斯”号商业破冰船,并对其通信系统等进行改装。今年6月,完成改装的“斯托里斯”号开启首航;8月,该船在母港阿拉斯加朱诺港正式服役,成为美国近25年来首艘新服役的极地破冰船。据悉,“斯托里斯”号将“执行特定海岸警卫队任务,维护美国在北极地区的主权利益”。美国海岸警卫队代理司令凯文·伦迪表示,“斯托里斯”号的服役是“美国海岸警卫队实施历史性投资的第一步”,将进一步增强美国在北极地区的海上存在和行动能力。
在新型极地破冰船服役的同时,美国加快推进“极地安全巡逻舰”项目。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自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极地安全巡逻舰”项目获得推动。在近期通过的法案中,特朗普政府专门划拨约86亿美元用于建造多型破冰船。其中,78亿美元投向“极地安全巡逻舰”项目,用于建造3艘重型极地破冰船和多艘中型极地破冰船,其余资金用于采购额外的轻型和中型破冰船。
另一方面,强化国际合作。2024年7月,美国、加拿大和芬兰宣布组建破冰船合作联盟,签署“破冰船合作协议”,计划未来10年内共同建造70至90艘破冰船。今年3月,特朗普在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会晤时宣布,美国拟订购48艘破冰船,以“加强在北极圈的存在”。
有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近25年来首艘极地破冰船服役,还是“极地安全巡逻舰”项目加速推进,均标志着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威慑能力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美国海岸警卫队表示,未来其极地破冰船将承担搜救、导航辅助、渔业执法、海洋环境保护、冰上作业、港口与水道治安、沿海安全维护等任务。
不过,美国媒体认为,相关计划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
成本超支风险突出。美国计划为建造3艘重型极地破冰船投入43亿美元,但专业人士测算显示,即便首艘重型极地破冰船按期交付,成本也将高达19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报告指出,3艘重型极地破冰船的实际成本预计至少达51亿美元。
项目推进难度较大。有外媒评论称,美国本土造船厂已50年未建造重型极地破冰船,“极地安全巡逻舰”项目需依赖芬兰协助建造。而欧盟正研究若欧美关税谈判失败,将部分产品列入对美出口限制清单的措施,这可能影响美国在欧盟船厂建造破冰船的成本和进度。欧洲反混合威胁示范中心分析师莱布伦表示,鉴于“极地安全巡逻舰”项目的不确定性,美国当前计划更像是纸上谈兵,其强化北极威慑能力的目标难以如期实现。(赵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