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转型呼唤“考场革命”。近日,某部将协同作战、体系作战等标准纳入考评,既考单要素、单模块课目,也考集体作业,要求各战位围绕同一战术背景完成不同专业课目内容,有效强化了官兵的体系思维、联合意识、协同观念,全面提高了部队的体系作战能力。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衡量一支部队战斗力水平,战时靠打仗,平时离不开考核。训练考核如同练兵备战的“指挥棒”,“考什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练什么”,“怎么评”左右着“怎么练”。只有像打仗一样训练、像打仗一样考核,以真考严考牵引真训严训,以考难考实倒逼训难训实,才能最大限度缩短训练场、考场和实战三者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考核这个“指挥棒”的作用,达到以考促训、以考促建、以考促战目的。
兵在体系中练,就要在体系中考。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体系作战能力越强,制胜把握就越大;体系作战链条越强固,制胜优势就越明显。一支部队的体系作战能力不是凭空而来,需要在“体系练”中锻造,在“体系考”中淬火。然而,有的单位虽然在“强化体系练、突出练体系”上下了不少功夫,然而,在开展训练考核时,“硝烟味”不浓、“含战量”不高,依然存在“各考各的”、考核方法单一等情况。如果不能尽快实现从考单兵到考体系的转变,立起“风向标”、把准“度量衡”,就不可能倒逼官兵“体系练、练体系”,也不可能有效推动实战化训练往深里抓实里落。
立起“体系考”的鲜明导向,才能有力牵引“体系练”的自觉行动。各单位应严格落实新的训练大纲,按照体系作战课题、年度体系训练任务、人员岗位性质等科学设置考核课目,把单兵、单课目、单个作战单元的体系贡献率作为“硬指标”,探索“优化内容、创新手段、量化结果、灵活组考”的考评路子,创新考评体系,细化考核规程,在体系作战背景下全方位检验评估训练质效,让考核标尺精准对接体系作战要求。每名官兵应主动把自己嵌入作战链条,按照体系作战要求狠抓全系统、全要素、全流程训练,破解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等方面的重难点问题,努力在体系熔炉中把自己锻造成一柄令敌人胆寒的利剑。(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