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全军军事理论工作会议上强调,军事理论现代化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军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先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回应强国强军伟大实践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的呼唤,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新时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我国安全和发展需求深刻变化,实现强军目标任务更加紧迫,必须全面加强军事理论工作,加快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步伐。新时代新征程,立足军事斗争准备现实需求,着眼打赢智能化高端战争,必须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把握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着力重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军事理论体系,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理论支撑。
坚持政治引领。坚持政治引领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军事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人民军队全部实践的根本统领。习主席指出:“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历史和实践昭示我们,只有深刻把握政治和军事的辩证关系,才能始终在军事斗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当今时代,军事和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政治因素对军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更加显著,军事斗争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日益增强。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始终将政治性摆在首位。要坚持党对军事理论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确保军事理论体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要始终从政治高度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善于着眼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和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筹划军事理论战略规划,确保军事理论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搞建设,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开展军事理论研究攻关,厚植军事理论创新根基。
坚持“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实践证明,“两个结合”做得越好,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就越强劲。习主席指出:“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新征程上,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和方法论意义,并将其自觉运用到军事理论创新和军事实践创造中去。一方面,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以真理之“矢”去射新时代军事实践之“的”,在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处理当代中国军事问题的过程中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快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步伐;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之间的契合性,运用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新工具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探索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的方法路径,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军事理论体系提供丰厚滋养。
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正推动战争形态向智能化、无人化演变,作战样式、制胜机理都在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同时,随着强军兴军实践的深入推进,我军建设发展出现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亟需作出理论上的回答。科学阐释并解决军事实践发展提出的重大问题,是军事理论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旨归。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和突破口,加强原创性、前瞻性、预置性理论探索,确保在未来的军事战略竞争中赢得制胜先机;要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坚持理技融合、研用结合,探索形成理论先导、技术支撑、注重实践的先进军事理论体系;要扭住新的历史条件下战建备重大问题研究,不断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持续增强理论体系的时代性、引领性。
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主席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这启示我们,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系统思维能力,搞好统筹兼顾,才能从整体上综合地、精准地谋划指导实践。军事理论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与实施方方面面,必须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方位提升建设能力和水平。要优化军事理论创新顶层设计,搭建军事理论创新平台,调整军事理论学科布局,抓好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军事理论体系创新发展;要改进军事理论研究模式,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大模型、智能技术赋能的方法手段,为军事理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要加强军事理论转化运用,贯通完善“需求牵引—理论推演—技术验证—成果转化”链路,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军事理论转化运用质效。(韩高进 徐能武 卢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