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0多头肉牛已经全部销售到市场,村集体收入又增加了一笔进项,这都要感谢你们的帮扶……”清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王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宏新带着几位村民代表,专程来到武警河南总队信阳支队,和官兵们分享这个好消息。
王庄村地处豫南丘陵,耕地质量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8年,武警河南总队信阳支队与王庄村结成帮扶对子。多年来,该支队先后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应急保障等领域完成帮扶项目10余个,以实际行动带领王庄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该支队领导告诉记者,王庄村地处沿河地带,水系发达,草料资源丰富。2021年底,他们与村“两委”商议,决定发展生态肉牛养殖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支队随即成立专项帮扶小组,通过与驻地政府商请政策扶持、良种培育、基地建设等,确定了一系列扶持方案。
“一开始,村民心里都没底,因为我们不是专业养殖户。”赵宏新说,由于缺乏经验,前期养殖收益较低。帮扶小组了解情况后,组织致富骨干到成熟的养殖基地参观见学,还邀请农林学院教授、养殖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经研究,帮扶小组发现,“以草饲牛—牛粪养草”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更具发展优势,不仅能有效解决牛粪处理问题,减少细菌滋生,还可以积累绿色有机饲料,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肉牛环保养殖。2022年4月起,信阳支队多次筹集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资金,用于王庄村养殖基地建设。截至2024年,当地基本形成了集优质牧草、肉牛养殖、良种培育于一体的产业链。
“有了资金帮扶和专业指导,我们也敢放开手脚干了。”村民李有生以前养过牛,主动带头尝试“以草饲牛—牛粪养草”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缩短了肉牛的生长周期、提升了出肉率,当年收入明显提高。在他的影响下,几位养殖户也加入了生态养牛的队伍。
目前,王庄村成立了一家养殖合作社,培育了10余个养殖大户,肉牛存栏200余头。村民腰包鼓了,干劲更足了。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村,加入养牛队伍,一些年轻人还搞起了网络直播。大学期间学习养殖专业的王妍,是信阳支队首批教育帮扶成才的大学生,如今成为村里的技术骨干。“没有部队的帮扶,我无法完成学业,也学不到傍身的技能。如今能利用我所学的知识回报家乡,我感觉很自豪。”王妍说。
在村民王秀芬家的牛舍,记者看到,几十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悠闲进食。王秀芬忙碌地穿梭在牛舍间,给牛添草加料。“养牛收益越来越好,明年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再买上个10头牛。”王秀芬的语气中满是期待。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目标。”信阳支队领导说,下一步,他们将结合实际,加大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特色产品附加值,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迈进,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林俊帅 李元飞 吴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