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海军某大队综合演训场,一场群众性练兵比武拉开战幕。
纵身跃下抢修车,利用掩体投掷手榴弹,穿戴防护装具通过“染毒”地带……比武现场,该大队中士唐先财带领战斗小组,连续完成多个课目后,来不及休息调整,随即投入到战场救护比拼中。
“总用时4分02秒!”负重奔袭至终点,考官按下秒表。走下考场,唐先财感慨:“这样的考核‘战味’很浓,课目之间无缝衔接,各种特情贯穿全程,对技战术和体能要求很高。”
“战场上,体能素质和作战技能缺一不可,我们要通过比武让官兵看到差距不足,及时补短。”该大队领导告诉笔者,此次考核,不再只重视“个人冒尖”和“单项突出”,而是按照新大纲标准和完成使命任务要求,采取多课目连贯、多内容叠加、多专业融合的方式,由比拼基本技能向比拼综合能力转变,在快节奏课目转换、高强度体能消耗中,锤炼官兵体能、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
“这些经验做法,是大队在一次次实战化演训任务中总结形成的。”该大队干部王开波说,近年来,部队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抢修抢建、排雷排弹、国防施工等任务繁重,急需官兵综合保障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
一次抢修任务,需要操作手在坡度近40度、高差约30米的山坡上作业。由于山体不平、土质坚硬,挖掘机每挪动一个位置,都能感觉到车身的剧烈晃动。操作手虽然专业素质过硬,但长时间处于快节奏、高强度的作业环境中,最终因体力不支导致专注度和装备操作精准度下降,作业效率大打折扣。
“实践证明,在注重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不能忽视提升体能素质……”复盘会上,该大队领导分析认为,真实战场上,对官兵综合素质的要求只会更高,只有体能素质和作战技能全面过硬,才能完成好保障任务。
为此,大队将基础体能、战术技能有机融合在一起组织训练,并以比武考核为抓手,基于遂行任务需要设置考核条件,以考促训、以训促战,进一步提升官兵打仗本领。
不久后,一次实战背景下的比武考核展开。在机械操作专业比武中,中士崔宇赫稳扎稳打,操作装载机完成蝶型倒车就位后,又驾驶挖掘机快速完成装车作业,最终凭借出色的表现一举夺魁。
不间断完成高强度课目考核的崔宇赫,感觉“仍有余力”。他笑着说,经过基础体能与战术技能融合训练后,连续操作多种机械装备更加得心应手。
二级上士曹国政由于前期身体出现伤病,错过了系统训练,没有登上领奖台。他说,此次比武让他及时发现了不足,为今后补短强能明确了方向。
“宁要符合实战标准的‘及格’,也不要含有水分的‘优秀’。”该大队领导介绍,下一步,他们将认真复盘梳理比武考核“问题清单”,针对“体能和技能水平不均衡”等问题组织补差训练,进一步锤炼官兵实战本领。(陈 凯 陈 昊)